据《明报》报道,去年香港发生小学教师教授鸦片战争内容争议,中共官媒当时督促香港政府“彻底整肃当前香港历史教育的种种乱象”。今年9月中学二级开始采用新课程,涵盖五代十国至清朝。《明报》比对3本已送审教育局、尚未推出市面的新版中二中国历史科教师用书,其中两间出版社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都有大幅改动。
现代教育研究社(现代)旧版《现代初中中国历史》提到鸦片战争背景,包括清朝限制通商、中英贸易谈判失败、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、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禁烟、虎门销烟等内容。
新版将清廷贸易限制及中英交涉等内容迁至其它章节,并有“教学备忘”提醒教师,“虽然英国不满清廷实施多种贸易限制,要求清廷改善通商条件又不果,但这些问题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。”
此外,新版又删除了旧版教科书提到清廷“以‘天朝上国’自居,视对外通商为‘嘉惠远人’的手段”负面描述。鸦片战争背景剩4项,直接由“英商输入鸦片”说起。
此外,香港教育图书公司新出版的二下教师用书,同样将清廷贸易限制内容搬离关于鸦片战争背景的章节,并删除旧版清廷“闭关自守”的描述,战争背景首项则为“鸦片危害国计民生”。
导师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二下教师用书,则未提及清廷贸易限制,称鸦片战争的背景是英商当年须向中国购入大量茶叶、丝绸等,大量白银流入中国,英方为平衡贸易利益,向中国输入鸦片。
此外,现代教育研究社旧版书籍曾要求学生评价林则徐禁烟,新版转以图表描述清朝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,教学生研习统计资料。教育图书出版社旧版课本也曾要求学生思考中国当时的贸易政策,新版则改为要求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。
综上可以看出,此次删改历史教科书,总的说来,就是删改对于己方(清朝)不利的、负面的言论,将学生的关注点都引至对方(英国)是如何的错误、如何的道德败坏。我们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,在此并不评判历史教科书中观点的对与错,以及是否符合史实。至少在大陆,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,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鸦片战争背景的描述,清朝廷“以天朝上国自居,闭关锁国,盲目自大”,这些都是史实。
报道中引述了资深中国历史科教师陈仁启的话:“目前课程及教科书要配合政治形势,不容许多角度论述。”他形容,四周都是“红线”,“轮不到前线教师有其它声音”。
据悉,此前中共还认为通识科课本“偏颇”,要求整顿香港教育。香港教育局要求各书商把通识科教材送交局方审阅并作出修订建议。修订后,通识科课程将删去部分民生及社会政治参与议题,课程内容和课时大约是原来的一半。
对此,稍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人,一看便会明白,消灭其他的声音,只留一种声音的做法,绝对不可能代表着真相与正义。历史讲究客观中立,不带感情色彩地记录事实,至于对错与否,之后读历史的人自会去思考去评判;而教育也强调要多角度了解事件,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是历史教育的核心。但目前的政治形势,当局明显是不允许多角度论述,尤其涉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,“错就一定是对方,一定不是自己”。香港出版商对于历史教科书的删改,也俨然形成了一种自我阉割的思维:凡事一有“争议”就最好不要碰,自我审查最安全。